致病因素 (六淫), 有時也被認為是六種過度因素,是指通過外部侵襲機體而致病的氣候影響因素。它們包括寒邪, 熱邪, 暑邪,
濕邪, 燥邪
和風邪。致病因素的侵襲通常呈現出一種過度的征象并且需要對應地治療 (例如解熱除煩等)。
致病因素通過機表侵襲機體并且可停留在不同層面。第一層是淺表層,包含皮膚和經筋。下一層包括經絡,
最后一層包括臟腑器官。關于致病因素侵襲的不同理論的形成已經過去很久。在經典中,即溫病論,包含四層,發展了侵襲的深度,描述為:衛, 氣, Ying 營(營養的)和血(血液)等不同層面。
這一理論的形成是對于較早期六經病理論的補充, 后者有時被稱為“六經辨證”,在
《傷寒論》中提及。
衛氣
防衛的功能是保護我們抵抗致病因素的侵襲。如果衛氣防衛功能強并且六氣無過度或者不合時宜,那么我們在抵御致病因素侵襲的過程中受到保護。如果衛氣防衛功能弱或者氣候過度,致病因素可以侵襲機體并引發疾病。已經受過諸如寒,熱,濕,燥或風的內部疾病的患者會對外部因素更敏感。例如,患有脾寒濕證
的病人會對寒濕氣候尤其敏感而有內
熱的患者對于熱的氣候則更為反感。
衛氣
的防衛功能試圖阻止致病因素的侵襲進入機體的更深層。因此,對抗這些因素的競爭就在體表展開。機體的防御表現出來就是發燒。發燒使毛孔打開以便解表和致病因素通過排汗而驅散。假如這個過程并不成功,那么致病因素透過機體深層并傷及臟腑器官。
五行理論將每個臟腑器官對應到一個致病因素,但這更多地只是揭示一種相關性,而不是絕對的一一對應。舉例來說,肺肺對應到燥邪且肺也惡燥。但因為作為外部世界聯系最緊密的器官,肺是一個最外層的器官,所以肺經受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。
外部環境使致病因素侵襲機體,包含極端氣候或者相關條件(比如,在高溫爐子前工作),還有空調或加熱器的過度使用。
過度的身體活動有時可導致致病因素侵襲機體。原因是因為身體活動會導致發熱。發熱時毛孔會打開并排汗以便冷卻機體。如果排汗過度,由于蒸發而形成的寒邪可以透過機體并堆積起來。所以寒邪也可發生于夏天。有時致病因素在疼痛或疼痛治療難度上扮演著主要角色。
衛氣
的缺乏是內生疾病的主要因素。因此,影響衛氣防衛功能的所有器官都須考量:
腎, 脾
和肺。這類缺乏的間接原因是因大量冷餐,冷飲,微波加熱食物或快餐而造成的脾失運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