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自然界:
日夜交替不休。晨為陽中之陽,而后有日當正午, 所謂至陽之時。
正午后陽消陰長, 直到夜半,陰為至盛。夜半起復有陽長陰消。轉換之時并非隨機地發生,而是當其中之一達到極盛,而另一達到極衰的程度時發生。這一循環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被觀察到。例如:
河海之水 (陰) 蒸騰上升入大氣層而為汽(陽)后,復又以雨(陰)的形式落回土中。
對于人類:
如果我們得了感冒, 那么一個平素健康的機體通常會表現為發熱。如果寒邪(陰)侵入體內, 身體就產生熱(陽)來驅逐寒邪。
活躍的體育鍛煉增加了機體的發熱(陽)。為了維持體溫,
身體就會出汗。出汗會通過汗液的蒸發(陰)來造成寒,從而使體內的熱得到清涼。
內燥會引發對于"滋潤的食物".的需求。但是如果吃了太多易于生痰的食物, 濕就會形成。
因為陰滋養著陽, 所以陽虛可能由陰虛引起 (例如疲勞綜合征),反之亦然。
人們常常可以觀察到產熱(陽)作為應對寒(陰)的機制, 或者生寒作為應對熱的機制。
臨床上, 這點特別重要, 因為熱病的根源可能是寒。在這類情況下,如果熱被驅散以后, 潛在的寒癥就會表現出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