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本书的出版,有一个颇为偶然的因缘,在此特向读者说一说背后的有趣过程。
缘南师怀瑾先生所讲解的《维摩诘经》,是于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,在台北十方书院开始的。由于书院的学生以出家众及学佛者为主,所以南师的讲解偏重在修持方面,举例引证也以修持为重点,与一般讲解佛经不尽相同。
二十年来,曾几次有人贡献心力,希望将记录整理,以便印行出版;但是阴错阳差,始终未能完成,而关心的读者们,却时时殷切询问。
因缘常常十分奇妙,大约两年多前,香港佛教图书馆的亲证尼法师,把南师所讲《维摩诘经》的录音带,交了两卷给一位李华女士,拜托她的夫婿石宏先生,抽空把录音记录成文字。这位石宏先生,出身台湾大学法律系,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取得比较法学及企管两个硕士学位,他看到只有两卷录音带时,就欣然答应了这件事。
岂知,两卷完工后才知道,后面还有一百三十七卷之多,怎么办呢?他心里想,既然承诺在先,就继续做下去吧。此后,石宏先生每天花费七八个小时,努力工作了一年,终告完成。
除了记录文字外,石先生还作了初步的整理工作,以及资料的校对等等,现在趁此出版之际,对石宏先生的热心与辛劳,特别致上深切的感谢之忱。
有人说,读懂了一些《维摩诘经》,心量不自觉的扩大了,不再局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婆婆世界,也不会局限于向往的净土世界,而扩展到了无限的空间。也有人说,这本经典包含了一切,当你学佛不知道该怎么做时,本经有答案给你;当你事理不明白时,本经也有答案给你。
举例来说,学佛的人常常疑惑,为什么女儿身不能成佛,而要先转成男身才有可能?在这部经典中,对这个问题就有极超越的讨论与答案。所以,这是一本包括一切见地修行的经典,太伟大了。
但是,对现代的人来说,原典经文似觉太过古老,现在这本南师的讲解记录,用的是简单明了的话语,相信对读者们了解时,一定容易很多。
这本书虽未经南师亲自校阅,但是在出版的过程中,曾经过不少参加听讲者的校对,如宏忍尼法师、古国治、谢锦扬、欧阳哲等。有关经典校正的工作,宏忍尼法师投入时间精神最深久,在资料查核方面,杭纪东教授尽力最多,而书名则是周梦蝶居士的灵感,在此一并向他们致谢。
本书所采用经典,是佛教出版社版本,由古国治居士重新标点,书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。
刘雨虹 记 二○○四年十二月
我们今天讲的《维摩诘经》,是与整个佛法、佛教、东方文化,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、影响最深、历史最久的一本经。
如果把本经只当作是在家居士所说的一本经,这个观念就不对了!《维摩诘经》所代表的精神,是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,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,如何得到解脱,如何证得菩提之路。
一般人都以为中国的禅宗是达摩祖师来了之后才传开的,殊不知在达摩祖师以前,由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《维摩诘经》和《法华经》影响最大,而成为中国文化禅宗的根本经典。
这本经的份量有如此之重,但因为文字易懂,流畅优美,人们很轻易的读过去了,认为已经懂了,实际上非常难懂。我们这一次把《维摩诘经》和《药师经》连起来讲,因为它们是一个系统的。为什么说是一个系统的呢?我们一般都晓得,佛介绍给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,这是为了方便,让我们末世智慧及福德不够的众生,能够修往生法门。而佛法真正的即生成就,这个成佛的大业与大道,却在《药师经》和《维摩诘经》所表征的东方世界两个佛国。一个是阿閦佛国,就是维摩居士化身成为在家佛所依附的东方妙喜不动世界。
这个东方的阿閦佛国和另一个东方佛国药师琉璃光佛土相衔接。东方世界和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相辉映,像是一个太阳系统的昼和夜。当太阳西斜下山的时候,到了西方极乐世界;太阳出来生生不已的时候,又到了东方阿閦佛国土和东方琉璃光佛土。这是佛法中的一大秘密,是真正的密宗。
所以真正了解佛法以后就知道,一切显教的经典中明显告诉你的,你不懂,就成为大密宗。倒是一切密宗修持的方法,反而很是显教,因为它的密义,你若能深入参究,就明白了、就通了。显教告诉你真正的佛法奥秘,你再参究也不通,除非你福德成就、大智慧成就,才会通了。
所以这次讲经的因缘,是把真正即生成就,佛法的大秘密告诉你,让你好好修持参学。不要以为打坐就是学佛。
现在先翻到《维摩诘经》第十二品,“见阿閦佛品”,阿閦佛是东方妙喜如来不动国土的佛,也就是我们讲《药师经》时,所引到《法华经》当中的大通智胜佛的十六个佛子之一,连阿弥陀佛也是大通智胜佛的儿子。《维摩诘经》经文再下一品是“法供养品”,就提到药王如来,我们要了生死成佛超出三界,必须深切亲证到药王如来所开示的不死之法,不生也不灭。千古以来,都无人把佛法中的《药师经》、《维摩结经》、《法华经》当作秘密法门,只把它们作为显教的经文来诵读参学,自然不会明白修法的意义与关键所在,因此毫无成就。
整本《维摩诘经》里面最重点的重点,是告诉我们:佛法就在这个世间,我们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。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赖别人,想了生死,想成佛道,是不可能的。因为外力仅是方便法门,非究竟法门。所以究竟法门必须要自度自了。
再讲个插曲,例如四川的文殊院有幅非常好的对子:
见了就作 作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
慧生于觉 觉生于自在 生生本是无生
像这些佛教文学,禅的精神,灵性智慧的渊源,都与《维摩诘经》有密切的关系。
现在的《维摩诘经》中文版本,是在中国历史上动荡的南北朝时期,由西域请来的胡僧鸠摩罗什所翻译的。最初是前秦的苻坚发兵去请鸠摩罗什,但鸠摩罗什还没走到中国,苻坚的前秦就亡国了。后来就由姚兴在今天陕西地区所建的后秦国,出兵请到鸠摩罗什来中原。为了请来这一位学者,发兵几十万,灭了扣住鸠摩罗什的三个西域小国家,大概也只有中国南北朝这些野蛮的皇帝们才做得出来。
这本经的文字之好,令人不由得要敬佩鸠摩罗什的才华。当然,他在中国所收的几位杰出大弟子,像僧肇、僧睿等,都是一流文学天才,自然也是本经文字优美的原因。因为有《维摩诘经》,中国此后两千年的文学、文化都为之丰富了。例如唐代文人的唐诗,几乎无不受《维摩诘经》的影响,从唐代就把《维摩诘经》编成戏剧上演,今日昆曲的《天女散花》就出自《维摩诘经》。这本宗教的经典已经深入民间的戏剧、歌曲、舞蹈,对中国文化、文学的影响之大,可以说无与伦比。但是近代一般的中国文化史、文学史和哲学史的学者,因为佛学涉猎不深,就看不通这一点。而近代佛教界人士,却不精历史,或文学根基不深,也同样摸不到这样的观点。
本经的经题是“维摩诘所说经”,后来也有题为“佛说维摩诘所说经”,那是后世因为尊崇释迦牟尼佛而加上的,实际上原经的翻译不用佛说二字,只是维摩诘居士所说的经,因为这本经的中心佛法是由维摩诘居士所说的。也有把经题翻译成“不可思议解脱经”,这是因为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要解脱三界,跳出六道轮回,还我们本来面目而成佛。众生原本是佛,自己迷失了原路,不知父母未生之前自己为何,找不到这个根源,因此就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。又因为受到物质世界环境影响,而有身心烦恼痛苦,生老病死等等。修持就是要解脱物质世界的束缚,解脱身心的烦恼,追溯回身心根源,自性清净。
学佛目的在求解脱,如何解脱呢?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告诉我们,真正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求解脱。
顺便提到,佛法所说不可思议,是说在修证上不可以用普通意识思想去猜测解释,不可以用凡夫的智慧知识来讨论研究。你只能用一个信的方法来修持。或者是信净土念佛法门,或者是信四念住、八正道、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法门。坚定专一地去求证,在求证的过程中,不可以用人世间的知识或习惯性的意识随便解释,所以说是不可思议,并不是说不能思议。如果是不能思议,那么这一部经就是因思议所生,岂不自我矛盾?究竟不可思议与思议的分别何在,这是佛法中的秘密,《维摩诘经》本身也给了你答案。
现在进入《维摩诘经》的本文。
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:弥勒!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,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付嘱于汝,如是辈经,于佛灭后末世之中,汝等当以神力,广宣流布于阎浮提,无令断绝,所以者何?未来世中,当有善男子善女人,及天、龙、鬼神、乾闼婆、罗刹等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乐于大法,若使不闻如是等经,则失善利,如此辈人,闻是等经,必多信乐,发希有心,当以顶受,随诸众生所应得利,而为广说。弥勒当知,菩萨有二相。何谓为二?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,二者不畏深义,如实能入。若好杂句文饰事者,当知是为新学菩萨,若于如是无染无著,甚深经典,无有恐畏,能入其中,闻已心净,受持读诵,如说修行,当知是为久修道行。弥勒,复有二法,名新学者,不能决定于甚深法。何等为二?一者所未闻深经,闻之惊怖生疑,不能随顺,毁谤不信,而作是言:我初不闻,从何所来?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,不肯亲近供养恭敬,或时于中,说其过恶。有此二法,当知是为新学菩萨,为自毁伤,不能于深法中,调伏其心。弥勒,复有二法,菩萨虽信解深法,犹自毁伤,而不能得无生法忍。何等为二?一者轻慢新学菩萨,而不教诲;二者虽信解深法,而取相分别,是为二法。
弥勒菩萨闻说是已,白佛言:世尊,未曾有也!如佛所说,我当远离如斯之恶,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,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若未来世,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,当令手得如是等经,与其念力,使受持读诵,为他广说。世尊,若后末世,有能受持读诵,为他说者,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。佛言:善哉,善哉!弥勒,如汝所说,佛助尔喜。
于是一切菩萨,合掌白佛:我等亦于如来灭后,十方国土,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复当开导诸说法者,令得是经。
尔时四天王白佛言:世尊,在在处处,城邑聚落,山林旷野,有是经卷,读诵解说者,我当率诸官属,为听法故,往诣其所,拥护其人,面百由旬,令无伺求,得其便者。
是时佛告阿难:受持是经,广宣流布。阿难言:唯然!我已受持要者。世尊,当何名斯经?佛言:阿难!是经名为“维摩诘所说”,亦名“不可思议解脱法门”,如是受持。佛说是经已,长者维摩诘,文殊师利,舍利弗,阿难等,及诸天人阿修罗,一切大众,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
现在是本经的最后一品“嘱累品”,很多经中都有这个品名。“嘱”是佛的吩咐;“累”是集中,就是把佛的吩咐累积起来,叫做“嘱累品”。本经这一品,佛吩咐弥勒菩萨,这位未来的佛。
“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:弥勒,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付嘱于汝。如是辈经,于佛灭后末世之中,汝等当以神力,广宣流布于阎浮提,无令断绝。”佛吩咐弥勒菩萨,把过去无量劫数修持累积来的大彻大悟法门,交待给你,像这一类的经,在我去世之后的末法时代,你应该以你神通的威力,在这个世界中弘扬,不要让佛法断绝。
“所以者何?未来世中,当有善男子善女人,及天、龙、鬼、神、乾闼婆、罗刹等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乐于大法。”学佛的人要记住佛所教诲的一句话:“勿轻末学”,也有写成“勿轻未学”,就是不要轻视后辈或将来的人。孔子也说过:“后生可畏,安知来者之不如今?”观念和佛法是一样的。我尽管也骂时下年轻人,不过总是劝人也不必担心,这些年轻人将来会比我们过得好。
佛在这里吩咐弥勒菩萨,将来末法时代的人,乃至牛鬼蛇神之非人类,也有发菩提心的。
“若使不闻如是等经,则失善利。”假使他们不能听闻这一类的经,就会失去应得的善利。
“如此辈人,闻是等经,必多信乐,发希有心,当以顶受。随诸众生所应得利,而为广说。”这些人和非人,听了这类的经,一定会乐于相信,会觉得是难得的经,会接受它是至高的道理。因此弥勒菩萨,你要为未来众生的利益来弘法。
“弥勒当知,菩萨有二相。”注意,一切众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萨,如果修持证果了,例如观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地藏菩萨,就是果位上的菩萨。而菩萨分二种。
“何谓为二?一者,好于杂句文饰之事。二者,不畏深义如实能入。”第一种菩萨,喜欢把佛法当学问知识来研究;另一种,不畏惧高深的义理,能把身心投进去修持。在禅宗,第一种菩萨叫做理入,用思想学问证入的;第二种菩萨叫做行入,用修持做功夫证入的。达摩祖师说,在末法时代说理者多,行证者少。也就是说,好谈禅的人多,真做功夫的人少。
“若好杂句文饰事者,当知是为新学菩萨。”有些人只喜欢研究佛学,也很喜欢听经,但是要他来修行他就不干,或是环境不许可,这些是刚发心的菩萨。
“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,无有恐畏,能入其中,闻已心净,受持读诵,如说修行,当知是为久修道行。”有些人接触到这些大乘的经典,不会害怕,听闻经典后心能清净,能受持读诵,依教导修行。这种人都是前生有修行过的。
“弥勒,复有二法,名新学者,不能决定于甚深法。”初学菩萨又分两种。
“何等为二?一者,所未闻深经,闻之惊怖生疑,不能随顺,毁谤不信,而作是言:我初不闻,从何所来。”第一种人听了佛经的高深义理会害怕,或者不能相信,甚至毁谤佛法,会说我从没听过这种道理,我不信。
事实上这种人的确有的,我当年在西康碰过一个人,他学问很好,地位很高,他常跟我说,我们什么都可以谈,只有佛法不能谈。有一天一起吃完饭,他对我说,你晓得吗?世界上真正吹牛祖师就是释迦牟尼。佛经上说,“于一毫端现宝王刹,坐微尘里转大法轮”,吹得多大啊,我说,你老兄说得不错。要影响一个人,不能摆你那个宗教面孔,骂他谤佛,要能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才行。我便给他戴戴高帽子,他便对我这个学佛的就有好感了。逐渐地,他会背着我们去读佛经,这是他另外的朋友告诉我的。
还有一个人,是英国老牌留学生,学问第一流,过去在国民政府当过部长的。他很气他的太太,因为他写的文章,常被太太说是狗屁不通。他打坐、读佛经,太太都反对,就问我怎么能影响他太太。我就告诉他,不用和太太争,但是把一些佛经故意翻开,搁在桌上太太看得到的地方。你不在,太太会去翻翻看的,一看就看进去了。他就依我的去做,最后真把太太引进门了,这就是教育的方便手段。你们千万不要摆一副宗教面孔,死板地传教,我看到汗毛都竖起来了。
“二者,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,不肯亲近供养恭敬,或时于中,说其过恶。”第二种初学菩萨,对于能护法说法的人,反而不愿意亲近供养,甚至会挑人家毛病,批评人家。
“有此二法,当知是为新学菩萨,为自毁伤,不能于深法中,调伏其心。”有这两种行为,就知道他是新学菩萨,虽然在学佛,也在造业,所以不能调伏其心,永远在生死轮回中。像是烧柴火,虽有亮光,但也在冒烟,要看将来哪一种力量战胜他。
“弥勒,复有二法,菩萨虽信解深法,犹自毁伤,而不能得无生法忍。”还有两种,有的菩萨虽然深信大乘佛法,但是自己倒行逆施,因此不能得无生法忍。
“何等为二?一者,轻慢新学菩萨,而不教诲。二者,虽信解深法,而取相分别。是为二法。”是哪两种?一种是轻视后辈。所以我常劝同学要发心帮助初学的同学,可是就有人会推三阻四的,你这样就已经造了业,会有果报的。第二种人,虽然了解佛法,但是分别心重,认为一定要怎么样才对,这也是造业。
这里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讲的,都是戒,是严重的菩萨戒啊!大家一定要注意。
“弥勒菩萨闻说是已,白佛言:世尊,未曾有也。如佛所说,我当远离如斯之恶,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”弥勒菩萨听了释迦牟尼佛的这一番教训,立刻就懂了,即刻表示会小心遵照佛的教导,会避免这些过错,会奉持佛在过去无量劫数修持累积来的大彻大悟法门。
“若未来世,善男子善女人,求大乘者,当令手得如是等经,与其念力,使受持读诵,为他广说。”未来如果有人愿意求大法的,我会让他遇到正法,我也会加被这样的人,使他能受持读诵,并且为他人解说。
“世尊,若后末世,有能受持读诵,为他说者,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。”假若在未来末法时代,有人对大乘经典能受持读诵,甚至能为他人解说的,那就是弥勒菩萨神通力量之助,也是他所发的心愿。
“佛言:善哉!善哉!弥勒,如汝所说,佛助尔喜。”佛听了就称赞弥勒菩萨,好啊!如你所说的愿力,诸佛都会帮助你,为你而欢喜。
“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:我等亦于如来灭后,十方国土,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复当开导诸说法者,令得是经。”在场的所有菩萨都合掌对佛发愿,会在未来十方的国土中,弘扬正法。对于一切宣扬佛法的人,使他们能得到这部经。
“尔时,四天王白佛言:世尊,在在处处,城邑聚落,山林、旷野,有是经卷,读诵解说者,我当率诸官属,为听法故,往诣其所,拥护其人。面百由旬,令无伺求,得其便者。”接着,四大天王也向佛发愿,无论在何处,只要有人在念、在研读、在解说这一部经典,我们会带领天兵天将,前去保护,使他们在百由旬范围以内,不会受魔怨障碍。
“是时,佛告阿难:受持是经,广宣流布。”最后佛吩咐阿难,要他好好整理记住这部经,将来广为流通。
“阿难言:唯!我已受持要者。世尊,当何名斯经?”阿难回答,是的,我已经记住了,这部经应该取什么名子呢?
“佛言:阿难,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,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,如是受持。”所以,这本经的题目是佛所定的。
“佛说是经已,长者维摩诘、文殊师利、舍利弗、阿难等,及诸天人、阿修罗一切大众,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研究所有佛经,都是这四个字“信受奉行”,这是四个阶段,真的信了吗?不是迷信,而是透彻了解道理的正信;信了以后接受,确实遵行。大家念经读到这四个字,都很开心,因为可以休息吃饭了。所有佛经都是由“如是我闻”开始,到“信受奉行”结尾,就是要以至诚接受,再变成行为。
《维摩诘经》讲到今天,算是圆满了。